中國時報【林欣誼╱台北報導】
木心博學,晚年曾對陳丹青嘆:「可憐哪!你們讀書太少。」但文學長河,要如何讀起?木心提點:大家不要因為莎士比亞而不看易卜生,也不要因為易卜生忘了莎士比亞,因為「永恆是長長的一連串現實,現實是短短的一小段永恆。應該放在什麼位置上,謂之『精深』,在妥當的位置上放得很多,謂之『博大』。」
木心1980年代移居紐約後恢復寫作,名揚海外華文圈,陳丹青1982年在紐約結識木心,開始密集來往,因為「不願獨享這分奇緣」陸續帶朋友去見木心。他在《1989-1994文學回憶錄》後記中回憶,當時逢年過節,大家總通宵達旦聽他聊,「窗外晨光熹微,座中有昏沉睡去的,有勉力強撐的,唯年事最高的木心,精神矍鑠。」
大家敦促木心開課,一方面希望聽課費用補貼他生活,講課時間從1989年至1994年,包辦課程時間、地點的是大家稱「校長」的藝術家李全武,長期聽課的有金高、王濟達、章學林、曹立偉、殷梅、黃秋虹及來自台灣的薄茵萍、丁雅蓉等10多人,最多時30幾人。
雖然聽課的幾乎全是畫家、對文學不熟,木心仍講得興味盎然,「他語速平緩,從不高聲說話,說及要緊的意思,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語氣…我記得,他在某句話戛然停頓,凝著老人的表情,好幾秒鐘,呆呆看著我們。這時,我知道,他動了感情,竭力克制著,等自己平息。」
陳丹青印象最深的就是木心能隨時離題戲談,「他說卡夫卡苦命、肺癆、愛焚稿,該把林黛玉介紹給卡夫卡;西蒙種葡萄養寫作,昔年陶潛要是不就菊花而改種葡萄,那該多好!」最後一堂課的結業派對,67歲的木心依然矜矜淺笑,安靜坐著,木心過去上課不給錄音和拍照,這天卻有作家阿城特意趕來,扛了機器全程錄像,大家依依不捨。
文章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講課興味盎然-隨時離題戲談-213000757.html售幣銀行
關鍵字自然排序各種點擊付費廣告服務